南汉二陵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2019年5月加挂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和南汉二陵博物馆牌子。南汉二陵博物馆是依托南汉二陵建设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2447平方米,包括博物馆区(占地面积49317 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和康陵遗址区(占地面积33130平方米,文物本体保护设施面积1800 平方米),2019年8月被广州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脉和灵魂,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历史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让文物活起来;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2020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总书记的嘱托,是对文博工作者的鼓励,更是鞭策。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五六千年的人类活动历史和2200余年的建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考古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近现代重要史迹、革命文物等资源都是广州的重要城市名片。文博工作者的使命,除了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还要积极向公众传播文物承载的历史记忆和生动故事,让公众领略广州文物之美、欣赏广州故事之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保护、传承广州丰富灿烂的文化遗产,推动爱国主义精神接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我院(馆)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以“保护广州文化遗产、传承羊城历史记忆、服务人民美好生活”为专业初心使命,努力做好广州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传播和传承。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办展览,讲好广州故事。努力将广州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转化为展览等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馆内有固定陈列“云山珠水间——考古发现的广州”,用考古材料呈现先秦时期广州地区的人类生活形态及与周邻地区的文化交往互动、秦汉以来2200 余年广州城市的发展变迁及持续不断的海外交往历史;“汉风唐韵——五代南汉的历史与文化”用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存文物史迹分别展示南汉国的历史脉络、南汉都城兴王府(今广州)的宫殿苑囿和城市建设、南汉三陵(德陵、康陵、昭陵)的形制结构及出土文物,从而为观众呈现一段尽可能全面、真实的五代南汉国历史;公众考古活动中心是我院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倾力打造的集文物考古知识展示宣传、公众参与互动体验、休闲阅读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总面积近1200 平方米,让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和儿童走近考古、了解考古、体验考古。
同时,举办了“画中好世界——广州传统建筑壁画选粹”“印象小谷围——秘境·水乡·醉美大学城”“丝路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州城外 珠江边——解放中路安置房项目考古成果展”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努力用文物考古成果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是抓教育,助力大中小学开展乡土历史文化教育。积极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功能,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同学们提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平台;在中小学校开展“考古广州·羊城记忆——历史文化通识课程”校本选修课;寒暑假期间在博物馆开设公众考古体验探索营;多次组织考古现场参观研学,把火热的考古工地变成生动的历史记忆课堂;开展“我在南汉二陵博物馆修文物”系列活动,如铁炮脱盐、木履换水等;开展“广州文物径”系列研学活动,带着大中小学生“走·读”广州历史;利用传统节日,结合馆藏资源,开展有本馆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送讲座、送活动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等。这一系列活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让公众走近文物、走近历史,共同守护文化遗产。
三是抓共建,搭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平台。我馆结合馆校合作共建工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共有合作共建单位13家,涵盖了中小学校、高校和职业学校等不同层,并利用这一平台“走出去、引进来”,与学校合作共同做好乡土历史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党支部、团支部共建工作,多次接待各单位党员、团员集体参观活动。此外,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还为香港、澳门等团体组织提供讲解服务,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四是抓服务,打造氛围浓厚、特色鲜明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展厅内多媒体、外部立地牌、工地宣传栏、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及事迹等内容。
总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讲好广州历史与广州故事,对于传承广州文化遗产、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遗产工作者,我们要敢于担当、有所作为,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让公众走近文物、走近历史,共同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共筑精神家园,打造有特色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